中国炎性肠病的流行病学概况

发布时间:[2013.10.15] 点击:633次

    炎性肠病(IBD)包括克罗恩病(CD)与溃疡性结肠炎(UC),其病因迄今仍不明确。IBD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,其在欧美国家高发,尤其是北美和北欧。以前认为IBD在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发病率很低,但近20年来中国报道的临床IBD病例越来越多,其发病呈上升趋势。

 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、地域广阔,又是多民族国家,因此,在中国开展流行病学研究非常困难。早期在1990年以前仅见临床病例报道,随后有一些回顾性报道。直到2004年,在中国IBD工作组的组织下,国内开展了第一个全国范围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,提供了最初的中国IBD的流行病学资料。真正的前瞻性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始于2010年,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牵头在武汉市城区进行了该年新发IBD病例的发病率研究。随后在2011年又开展了另外两项IBD发病率研究,参与地区包括大陆(广州、成都、西安)、香港和澳门。

  一、病例报道及回顾性研究结果

  近20年来临床报道的IBD病例明显增加,尤其是2003年以后,2004-2007年之间报道的病例数接近1989-2003年之间报道的病例数。我国1991-2000年10年间报道的IBD病例数是其10年前(1981-1990)的3.8倍。我国22家医院住院病例资料分析(1990-2003年)表明,CD住院患者逐年增加,2003年是1990年的2.78倍。另外,UC/CD的比例看起来在降低,表明虽然UC与CD都在上升,而且UC多于CD,但CD可能上升得更快,详见表1。来自香港的资料同样显示了IB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见表2。

 表1.中国IBD临床病例报道及回顾性报道.

表2. 香港IBD的发病率(回顾性资料).

     

  二、前瞻性研究结果

  2010年,武汉市率先开展了中国前瞻性IBD发病率的研究,结果表明武汉市IBD、UC及CD的发病率分别为2.14、1.55和0.59。随后2011年开展了另外两项流行病学研究,结果发现在中国不同地区间IBD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,南部最高(广州最高,其次香港),其次是中部地区(武汉),北部和西部较低,最低是东部,详见表3。这几项研究显示,与西方国家相比,我国IBD发病率仍然偏低。在亚太地区,中国IBD发病率处于中间,比泰国高,但低于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印度等国家,可能与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斯里兰卡、新加坡等国相当。不过由于我国各地区间IBD发病率相差太大,下一步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,并在不同民族进行比较,以获得中国整体的IBD流行病学数据。

表3.中国各地区IBD发病率(与亚太地区其它国家比较).

        

作者:李瑾123,王帆234,潘华勤234,夏冰123
  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 2 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3 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 武汉大学医学部

    来源:中国医学论坛报

联系我们网站地图
分享到:

京ICP备05069016号-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

京-非经营性-2007-0006 京公网安备110113000336


Email : admin@bjhanmi.com.cn

咨询电话:800-810-1156 400-650-5676

(周一至周五9:00-17:00)

Copyright © 2019 Beijing Hanmi Pharmaceutical Co., LTD.

All rights reserved.